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重视县城历史文化保护、挖掘和利用 助推我县全域旅游建设全面发展

来源:泾县政协网   时间:2017-02-23    点击量:7675 次  

泾县是“汉家旧县”,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城,名胜古迹、古建筑众多,对于全域旅游的打造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泾县县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在古建筑方面,《泾县志》载,“明正德六年(1511)知县郑气始于“县基”建造三门,东名“延和门”,西名“通津门”北名“宾阳门”。嘉靖四十三年(1564)知县陈延芝始筑城墙,再建四门,东称“迎辉”门、南称“保泰”门、西称“文明”门、北称“拱辰”门。又筑小东门,南北水关各一,内外俱以方石筑火道各丈余。三面环壕,西临大河(青弋江),石堤护脚。”现在青弋江岸边古城墙就是那个年代建筑的。

在景点方面(清·嘉庆)《泾县志》记载,泾县古有“水西春色”、“秋霜暑雨”、“赏溪烟树”、“承流积翠”、“湖山雪霁”、“岩潭秋水”、“旵山夕照”、“幕溪晓月”称泾川八景。昔有“古刹三寺”(崇庆寺、宝胜寺、白云寺)。还有水西精舍、风光阁、溅玉亭、烟雨亭、凌风台、秋霜阁、清居台等。这里不仅为唐代佛教胜地,也是文人墨客经常聚会的场所。

在人物方面,《泾县志》中,记录了不少重量级的历史名人,如:毕昇、包世臣、潘锡恩等;如王稼祥、茂林三吴、胡朴安、吴波等都是是泾县人民的骄傲。

二、全域旅游应当重视县城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

历史上泾县县城的规划理念是“湖山为城,弋江为隍,狮象为门,水西为景,老城为居”。这就是泾县的风水。古人夸张地把湖山作为城墙,青弋江为护城河,狮子山、象山为城门,水西为风景区,老城为人们生活居住之地。从县城全域旅游建设角度,古人这种规划县城的气魄和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县城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活起来,动感起来。这不仅是我县文脉传承的需要,更是全域旅游建设中将县城打造成5A级景区的必然要求。

三、合理利用城区古建筑,有助于我县全域旅游建设的全面发展

1.为体现县城古城风貌,复建城楼十分必要

历史上南门老街两头有两座城楼,直到解放初期西城楼和南城楼及与南城楼相连的部分城墙还存在。目前只有沿江的城墙,没有城楼,尽管这座城墙历史悠久,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大古董,但是由于没有城楼的匹配,难以体现它的价值,更不能展示县城的古城风貌。因此,复建城楼十分必要。

这方面黄山市歙县修复古城的经验值得借鉴.2005年开始,黄山在原有基础上,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对古城进行了新的规划,对城内的古城墙、钟鼓楼等景观文物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并复建了城楼和府衙,成为展示和体现徽州古城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

我县如能在复建南城楼的同时,在其两侧东至健康巷,西至江边复建一段地上城墙;在西门口复建一座城楼的基础上,在老街入口处建一座标志性牌楼,该牌楼除给老街留一个出口,其余部分可建成泾县博物馆。并将现在城墙上用水泥块搭建的垜墙装饰一下,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城风貌就将庄重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不仅可以成为县城景区重要的看点和卖点,更重要的是可以成为弘扬我县历史文化传承泾县历史文脉的载体。

2.认真做好南街后巷景观规划和老城墙加固工作

南门老街后巷已被拆迁15米,从开发旅游和老城墙维修的需要是合理的。拆迁后如何建设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这里面对青弋江,是县城景观最精华处,也是打造景点最值得珍惜的地方,如仅仅为了开一条能行驶汽车的城市次干道路太可惜了,这样做将破坏老街的古老氛围。建议建设应以仿古为主,做到修旧如旧,在满足应急通道的基础上,尽量保护老街原有的空间格局和古街风貌。理想的办法是老街沿江景区建设和城墙加固统一设计、同步建设。这件事如做好了,对老街景区安全和城市防洪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县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3.重视县城风水文化,做好我县古城保护工作,力争做到棚改和旅游开发双赢并存的效应

历史上泾县县城“湖山为城,弋江为隍,狮象为门,水西为景,老城为居”的风水格局至今没有改变,因为湖山、狮子山、象山、青弋江依然是那样美丽,水西山势雄伟,岸谷幽深,双塔依然屹立,唐代庙里的香火也还是那么旺盛。只要复建一些亭台楼阁之类的人文景观和上山栈道,水西恢复我县八景之一的地位没有问题。更可喜的是,正在实施的江心洲湿地公园和彩虹桥建没将为“水西为景”增光添彩,更为水西景区拓展了很大的空间。

随着历史的变迁,变化较大的是老城,但有明城墙、南门老街、石板巷内的郑家大院、元昌巷内的徽州会馆以及马家巷内的相国第、大夫第等一大批古建筑的存在,就现有老城区的条件仍然可以把旧城保护和整治工作做起来。历史上泾县老城区不是很大。这次拆迁的老县医院、新民街和老街后巷都是老城区,如将长塘巷两侧、老城关镇、老县委宿舍、马家巷至荷花塘一线都包括进来,其规模将有半个老城。而且这些区域都是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如能在这次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将旧城保护和整治提上议事日程,完全可以把旧城保护、整治和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做到棚改和全域旅游建设双丰收。对我县文脉的传承和全域旅游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为了达到棚户区改造和古城旅游建设双赢的局面,政府主要是要加强对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和引导。有双赢的想法才能有双赢的设计,有双赢的设计才会有双赢的效果。

合肥市三河镇打造景点的做法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效仿。他们是在一条不太长的老街基础上,保护并修缮了许多有价值的古建筑,同时又精心规划,新建了不少与古镇相协调的仿古建筑。通过上述打造,现在的三河镇,“构成了皖中地区独特建筑风格的古镇核心保护群,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保存古徽派建筑特色最完整的水乡古镇。”

4.改变青弋江枯水季节无水现象,让母亲河鲜活起来

从挖掘县城水域文化的角度,历史上县城的水域景观也是很美的,解放前陆路交通闭塞,青弋江上游各县和县内竹木柴炭、茶叶、宣纸等货物运往外地,以及从南京、上海、芜湖等地购进的白纱、棉布、火柴、胶鞋、煤油等均由水道运输。货物到县城后,再由县城疏散到全县各地。南水关、西门口、北水关码头上下货物十分繁忙。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高淳等地船只还能往来于青弋江上。运河建成后,青弋江水分流,来水明显减少,运输船只才无法通行的。如果能在适当位置筑一道活动水坝,使青弋江城关段水位在枯水期,也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并把江心洲西侧的河道疏通,就能恢复青弋江城区段昔日航道,这样可以利用河道,把南门老街、双塔、宝胜寺、狮子山、象山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利用这片美丽的水域开展很多水上旅游项目,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青弋江城关段形成一个大的“泾川古城”景区格局。

通过上述理念建设起来的县城景区,将以显著的古城和秀丽的山水特色成为一个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乃至养生于一体的皖南著名旅游景区的地位完全能够确立。如果建设好了,将来泾县县城申报历史文化名城都有成功的可能。(县政协老委员联谊会供稿)


分享到朋友圈
重视县城历史文化保护、挖掘和利用 助推我县全域旅游建设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