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浅谈茂林方言

来源:泾县政协网   时间:2017-11-10    点击量:10386 次  

划片定位

古代交通的不发达成就了方言的发达。大方言区里套了次方言区,次方言区里套了小方言区,小方言区里套了方言片,方言片里还套了小方言片。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俗称“地方话”,它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也最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

十里不同音,密码乡间传。文化密码离不开语言,地域文化密码离不开方言。

皖南泾县方言,即“泾县话”,属南方方言→吴语方言区→宣州吴语次方言区→泾县小方言区。其谱系关系为: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支→泾县语种。它分为4个方言片,即县城片,黄田片,厚岸片,章渡片。其中章渡方言片还包括南乡(茂林、凤村、南容、铜山)和下西乡(章渡、中村、云岭、北贡、安吴)两个小方言片。

茂林方言则属于章渡方言片南乡小方言片。它与本片下西乡小方言片还是小有区别的。

茂林人说的“泾县话”其实应当谓之“茂林话”。它位于吴方言、徽方言、江淮官话交界处,是以土著吴语为基础,融入部分徽方言和江淮官话元素,全浊声母弱化,接近上海、苏州话,非常好听也易于交流的一种方言。

当然,因了地缘,茂林地方与周边四乡八镇相互辐射融合,也成就了方言部分同化。


方言本字

通常情况下,一种语言的出现,总会伴随着一种相应的文字诞生。但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相应的文字。比如我国有的少数民族,就是这种情况。也不是所有的方言都有相应的方言本字。而茂林方言大多有相应的方言本字,比如:“愀 腈 㽹 帒 疄 磉 奓 囥 垽 戽 擐 厾 婗 搲 瓭 煠 沰 潽 箧 枵 唊 眗 劗 嗍”等。部分已被汉语词典收录,并且注明了【方】 字。部分没有被收录。这方面有高等院校、学术机构、文化部门及民间组织或个人,不少人做过专门研究。1996 年版《泾县志·方言》有部分收录。


语法特点

除了方言本字,茂林方言还有如下语法特点。

语首副词有

“老”,茂林话里的“老”,有时表示程度,有“很”的意思:“老高”,“老高的”,“老长”,“老长的”,“老粗”,“老粗的”,“老远”,“老远的”“老重”,“老重的”等。

“铁”,表程度。有“非常”的意思:如“铁老”“铁结”“铁紧”“铁硬”“铁板”等。“笔”,表程度。有“特别”的意思:“笔直”“笔挺”“笔陡”“笔厾(dū)”等。

语尾(句中)助词有:

“的”,名词性语尾助词,有时可用“子”代替。如:“鸡的”;“ 猪的”;“羊的,羊子”;“狗的,狗子”;“栗的,栗子”;“椽的,椽子”;等等。

“头”,茂林话有时读作“流”。如“上流(头)”,“前流(头)”,“高流(头)”,“额流(头)”,“说流(头)”,“玩流(头)”,“由流(头)”,“榫流(头)”,“来流(头)”,“去流(头)”等。

“添”,常用于句尾,表示添加的意思。如:“吃点宜添”即再吃点儿;“加点宜添”即再加点儿;“上(下)来(去)点宜添”即再上(下)来(去)一点;“睏呃子添”即再睡会儿等。

“宜”,读轻声,无实义,有时凑音节。茂林人说话常用于句中或句末。如“茶宜水宜当扶你”,“歇呃宜再走”,“不好过宜的”,“不即不离宜的”。

“煞”,相当于表程度的副词,有“很”的意思。如“喜煞”,“郁煞”,“假煞”,“笑煞”,“哭煞”,“做煞”“痛煞”,“痒煞”等。

“凌天”,表程度。“大话凌天”,说大话,吹牛。“发火凌天”,发大火。“哦嗬凌天”,大肆声张。“哈呜凌天的”,大声斥责,有盛气凌人的意思。

“呃”,衬字,助词。通常相当于“了”字。有时无实义。茂林人说话常用之于句中或

句末。如“放呃个趟子”,“ 做贼的进呃当铺门”,“你不邪呃”等。在“呃咦”连用时,表示应答。特殊场合如“喊伴”时表示呼唤,如“婗的(儿女)呃咦,……”。

“得个”, 助词。有时用于某些动宾词语之间,表示某种状态。如“担得个身孕”“手

里捧得个碗”“拿得个嘴巴没处说话”“(在地里)做起事来撑得个锄头柄”等。


动词形容词的几种重叠(强调)方式

1, 动词AAB式:吃吃饱;穿穿好;捺捺紧;坐坐正;晾晾干;炒炒熟;咂咂碎。

2, 形容词ABB(的)式:硬筋筋的;青丝丝的;轻飘飘的;胖耷耷的;团啵啵的。

3, 形容词ABAB(的)式:泼满泼满的;漆黑漆黑的;深咸深咸的;活酸活酸的。

4, 形容词AABB(的)式:精精雅雅的;零零碎碎的;板板折折的;清清爽爽的。

5,形容词老A八A(的)式:老早八早的——过早;老重八重的——过重;老远八远的——过远;老粗八粗的——过粗;老长八长的——过长;老高八高的——过高。


保留古音

茂林话里有时将声母“J”打头的字念成“G”声母,保留古音,如 “家”“嫁”“街”

“今”“假”“架”“拣”“夹”“甲”“跤”等。


声韵变音

比如动词“擐”,普通话注音为huàn,但茂林方言读 kuan。有时读第1声,例:“擐胸拉肚的”,“一擐开来”。有时读第 3 声,例:“不对铆擐”,“篮子擐”。“不能擐(惹)”,“擐(惹)不得”。有时读第 4 声,例:“书包擐呃墙上”,“钥匙擐呃裤子带上”。有时读第4声弱:“擐一索”。视情定调。

比如动词“掼”,普通话注音为guàn,但茂林方言读 kuan(第 4 声弱)例:“掼到呃”, “掼跤子”, “掼呃一跤”,“掼点子雨”,“掼一跤也要抓把土”。

比如动词“点”,普通话为第3声。但义项为“点数”时,茂林方言读第4声,音“店”。 声韵母不变,声调变。例:“你说36个,我点呃好几遍,点来点去只有35个。”

又如动词“掐”, 普通话注音为qia,但茂林方言有时读ka:“摸摸掐掐”,“捏呃掐的”。

再如动词“驰”,茂林方言通常读作“迟”,例如“奔驰”、“驰名”等,但某种情况下读作“痴”,例如“一驰过来(突然冲过来)”、“往下驰(往下滑溜)”。


粗口易懂

茂林方言中含“鸟(diǎo)”字的粗口俚语,往往带有轻蔑、否定色彩,偶有调侃意味。如“鸟没哪一桩”“鸟落”“鸟落壳”等,意为“一无是处”“完了”“完蛋了”。再如一般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个鸟”,表示轻蔑和否定的:“来个鸟”“好个鸟”等。但有时“鸟落”“鸟落壳”则相当于表示程度的副词,有“极了”的意思,如“好呃鸟落”“痛呃鸟落”“嚇呃鸟落壳”等。“花鸟”“花鸟子”则有“花色”“新花样”“招数”的意思。


大量俚语

乡有乡风,俚有俚语。俚者,乡下人也。俚语,民间俗语化的口头语言,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演绎出来的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生活色彩浓。

俚语就是土话,土话须用方言说出来,方能透出原汁原味。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场合。

茂林俚语丰富多彩,笔者曾搜集整理并简要注释2300余条(一部分已出版,见《茂林记忆》之《茂林俚语》)。

这些原生态俚语,大多运用比兴手法。通俗易懂,淳朴清香。生动传神,简练形象。字里行间往往蕴涵着淳风良俗与传统美德。例如:

1,把句承情话把人家——对人家道声谢,表达谢意。既是礼节,也是常情。

2,被窠(kē)笼里掐(方言音ka)煞虼蚤也有人晓得——即使人在被窝里掐死跳蚤也有人知道。以夸张手法劝谕人们: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薄薄被窠(被条)宜匀摊盖——同甘共苦。

4,草窠里冬瓜草窼里长——顺其自然,多指孩童只有能适应艰苦环境,才能健康成长。

5,草须莫犯人家一根——劝人莫冲犯人家利益。

6,一屁股坐的场子——狭窄,巴掌大的地儿。

7,长远人——与人能长久相处。也作“能跟人家拉得长”。

8,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过日子要会盘算,生活要会打理。

9,锅里有的,碗里再有的,锅里没的,碗里也没的——“碗里”与“锅里”喻为家庭与社会,小家与国家:国家国家,先有国,才有家。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好。

10,候得暗饭米下锅——等着当天挣的钱买晚饭米下锅。过去指穷人过苦日子。现指不会过日子,挣钱不懂得节约积蓄或没有积蓄,当天挣钱当天用。

11,打人莫打痛处,帒(dài,骂)人莫帒过处——要积点口德,不揭人短。

12,钉誓——钉子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做事肯干肯钻肯吃苦。

13,好情好义的——心平气和,有话好好说。

14,有力吃力,有智吃智。无力无智,不该出世——人生在世,不管是靠体力劳动吃饭还是靠脑力劳动吃饭,都要有一技之长,安身立命。否则就是社会累赘。

15,穷不谄(chǎn),富不骄——穷不谄媚,富不骄横。即“君子固穷,富贵不淫”。

16,过呃正月半,各人行事看——一年之计在于春,年事近尾,各干各事,该咋咋的。

17,有钱无钱,回家过年;青菜萝卜,全家团圆——过年时家人对平安、团圆与亲情的期盼。

18,遮荫树宜莫斫(zhuò),隔壁人家莫恶——劝人遇事要顾人,与乡邻要和睦相处。

……

这些俚语,简练形象,内涵丰富,生活色彩浓。袅袅乡音,缕缕乡情。道德风尚,劝善有行。这就是茂林方言文化的魅力。

作者:翟大雷

参考文献:1996年版《泾县志》

分享到朋友圈
浅谈茂林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