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于全县特殊孩子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泾县政协网   时间:2018-11-12    点击量:22828 次  

县政协调研组

2018年4月20日)

 

根据县政协2018年工作要点和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安排,县政协主席会议将于4月份围绕“关注特殊孩子教育,推进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开展民主协商。为确保协商活动取得实效,县政协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协副主席汪莉为组长的调研组,深入到县特殊教育学校(县四小,以下简称县特教学校)、云岭镇走访调研,并先后在县教体局、云岭镇中村小学召开了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底,全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44所(含特教学校1所),在校生21103人。根据县教体局、残联统计数据,目前全县共有6—15周岁残疾少年儿童226人,已入学186人(已办残疾人证93人,未办残疾人证93人),未入学40人(已办残疾人证),总入学率82.3%。已入学的186人中,就读特教学校的48人(其中在县特教学校就读34人,县外就读14人),随班就读的138人。

已入学的186人中,智力残疾92人,听力残疾15人,视力残疾11人,言语障碍6人,肢体残疾29人,精神残疾6人,多重残疾21人。未入学的40人中,智力残疾10人,听力残疾4人,视力残疾1人,言语障碍3人,肢体残疾8人,精神残疾3人,多重残疾11人。

分乡镇具体情况见下表:

 

6—15岁残疾儿童少年

总数

已入学人数

未入学

人  数

建档立卡贫 困 户

家 庭 数

总数

县特教学校就读人数

县外就读人数

随班就读人数

泾川镇

65

45

12

2

31

20

7

云岭镇

36

36

6

1

29

 

9

茂林镇

11

5

2

2

1

6

5

榔桥镇

14

14

1

3

10

 

6

桃花潭镇

4

4

2

0

2

 

1

丁家桥镇

16

14

2

0

12

2

4

黄村镇

12

9

1

4

4

3

3

蔡村镇

9

8

1

0

7

1

2

琴溪镇

9

9

3

1

5

 

4

昌桥乡

40

32

3

1

28

8

7

汀溪乡

4

4

0

0

4

 

1

外县住泾

6

6

1

0

5

 

 

总  计

226

186

34

14

138

40

49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全县特殊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一是建场所,规划建设县特教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特教学校于2010年5月规划立项,2011年3月动工建设,建成后于2016年秋季开始招生。学校占地面积近46亩(含普教),建筑面积2443平方米,有教学楼,教辅楼、学生食堂、运动场等设施,教室6间(目前投入使用3间),康复功能室11间(目前投入使用9间,分别为体能训练室、个别训练室、语言训练室、益智游戏室、劳动技能室、语言评估室、心理咨询室、感统训练室、资源教室),康复设备总价值约110万元,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学校办学的需要。学校主要面向全县招收适龄智障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2016年秋季招生15人,2017年招生19人,目前有在编特教教师8人户籍均为外县或外省,后勤保育员3人,3个教学班。

二是强基础,扎实做好入学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泾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明确了该段时期我县特殊教育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主要措施。建立残疾学生数据档案,每年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调查摸底,做到数据信息准确,台账清楚。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让每一个有就学意愿的残疾儿童都有学上、能上学,且都要纳入学籍管理系统。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就读要求的,安排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能够达到特殊教育学校入读条件的,联系安排或指导其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形成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

三是抓保障,推动特殊教育良性发展。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逐年配备特殊教育专职教师,县特教学校现有特教专任教师8人。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工资提高10%和特教津贴按基本工资15%发放的政策落到实处。落实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两免一补”补助水平,自2016年开始,对在校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学校公用经费。根据特殊教育实际,给予残疾学生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对特教学校学生按最高资助标准(1250元/年)给予资助。实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12年免费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但相对于残疾儿童少年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对于我县普通教育的发展速度,特殊教育还存在很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特殊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残疾儿童的成长和其家庭的和谐稳定。但是从整体上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在基础教育等方面。通过调研走访情况来看,部分居民甚至一些残疾儿童家庭不知道我县有特殊教育学校。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是通过政协全体会议上的委员大会发言和近期有关媒体的宣传报道才知晓特教学校。

(二)特殊教育的覆盖面不广。一是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有待提高。根据县残联提供的数据来看,目前全县共有未入学的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40人,占总数的17.7%。大多数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因家庭困难或自身原因无力陪护到特教学校就读。按照“一人一案”要求,实施对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推动进展缓慢。二是特殊教育办学体系有空档。我县特殊教育学校目前仅有2个年级3个教学班,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多集中为智残儿童。视残、听残、自闭症儿童等特殊孩子的受教育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特殊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配备标准,特教学校师生比不得低于1:3。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县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学校均没有专业的特殊教育老师,专业的县特教学校学生总数34名,特教教师仅8名,尚未达到1:3的比例,师资力量薄弱。且该校专业特殊教育老师多为外省户籍,不是本地或周边人,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强。同时,特殊教育教师招聘难,目前特教专业毕业人数少,特教教师紧缺,且大多数不愿到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工作,造成往往有编制但招不到人的现象。

(四)特教学校发展后劲不强。一是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特教学校经费主要是国家特教公用补助经费,来源单一,不能满足当前办学要求,特别是在专业特殊教育教师技能培训等方面,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学校办学规模不大。目前办学处于义务教育小学的初始阶段,只有一、二年级,随着年级增多直至学生小学毕业后即将进入初中阶段,学校教室资源不够,无法接纳初中阶段学生入学,办学规模有待扩大,更好地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三是特殊教育老师后勤保障不足。一些老师居住人均不足10平方米,房屋简陋,难以让教师安心教学。

(五)特教学生救助体系不完善。相对于化解大班额、发展基础教育,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不高,导致仍有一定比例的残疾儿童未能入学。同时,残疾儿童家庭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家长不愿送孩子鉴定,有的家长本身也是残疾人,无力顾及残疾子女。除此之外,大部分残疾儿童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对于残疾儿童在校陪护就读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和生活压力都很大,目前虽然扶贫、卫计、民政、残联等部门根据上级规定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整体看,政策的优惠不多、力度不大,不能有效解决此类家庭的现实困难。同时,因为宣传力度不大、社会关注度不高等原因,此类家庭也缺少社会关注和帮助。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实施好《泾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推动我县特殊教育更好发展,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加大特殊教育政策宣传。按照省残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皖残联2018〕6号文件要求,每年4月份由县残联牵头组织开展本地户籍(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核查,摸清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家庭是否为建档立卡户以及接受教育资助等情况,做好精准施策。在调查摸底登记过程中,依托乡镇、村主要平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残疾人的有关法规政策的宣传,扩大特殊教育的社会知晓面。二是要加大对特殊教育成果宣传。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会议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社会宣传,展示泾县特殊教育的办学成果,宣传残疾学生和家庭中的优秀典型,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可度。三是要加大“爱心助残”先进事迹宣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助残重教的优良传统,让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成为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为残疾儿童接受教育以后顺利就业、融入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保障,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一是县政府要根据《泾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确定的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核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未入学数据,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县教体部门要加强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部署落实送教上门服务学校,规范送教上门实施流程,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确保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二是发展学前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卫计委、残联、教体局等部门要实现数据共享,摸清学前教育阶段残疾儿童数量,进一步科学论证建设特殊幼儿园的必要性。同时,鼓励普通幼儿园接受残疾儿童,在已建有贫困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的基础上,支持特教学校申报“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开办孤独症儿童康复班,为学前教育残疾儿童提供早期康复和教育服务。

(三)注重培育,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留住现有特殊教育教师。针对目前县特教学校在编的8名特教老师大多来自外省的情况(宣城2人、南陵1人,合肥1人,江苏1人,吉林1人,甘肃1人,河北1人),要通过关心特教教师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改善特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表彰奖励教师要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让他们安心留下继续任教。特别是对在城区无房的特教教师,优先提供公租房,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二是针对目前特教教师招聘难问题,在设置招聘条件时或形式上要求相对灵活,做到特教特办,切实加强特教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可以尝试委培、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泾县籍特教教师,增强特教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三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依托县特教学校资源优势,选派业务骨干定期到各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进行业务指导。不定期举办送教上门骨干教师培训,特别是康复知识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四)加大投入,推动全县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布局。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科学制定规划、合理进行布局。认真研究特教学校后续发展问题,及早规划特教学校布局。二是加大公用经费投入。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基础上,根据学校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比例,适当增加年度预算。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经费视情参照执行。县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保障“送教上门”试点服务工作的扩大。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设备添置,改善县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三是进一步增加特殊孩子教育补助经费,将对残疾儿童少年实行12年免费教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五)突出帮扶,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救助体系。一是完善政府部门救助体系。卫计委、民政、残联、教体、扶贫等部门在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针对残疾儿童少年及家庭的帮扶救助政策,确保一人不漏、一户不漏。二是建立特殊教育社会救助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鼓励企业或社会公益组织捐赠特殊教育事业,发挥县红十字会的组织优势,协调各相关企业或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县红十字会对县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事业进行定向捐赠,对愿意捐赠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适当减免。建立残疾困难家庭救助机制,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为残疾儿童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分享到朋友圈
关于全县特殊孩子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