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来源:泾县政协网   时间:2022-05-30    点击量:12637 次  



县政协调研组

(2022年5月)

根据《县委、县政府、县政协2022年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县政协及时成立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调研组,制定了调研工作方案。3月份以来,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有关县直单位和林下经济经营主体,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我县林下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建议,经分析研究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一)发展现状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涵盖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6.94%,林地总面积225.2万亩,有林地面积197.8万亩,目前可以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有100万亩左右。截止2021年底,我县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近32万亩,年产值达5亿元。

从经营类别和效益看:全县种植业利用林地约1.5万亩,主要种植黄精、丹皮、石斛等中药材以及油茶、青梅、香榧等,2021年总产值约2549万元;采集业利用林地约13.82万亩,主要是竹笋、套种茶叶、食用菌等,2021年总产值约19377万元;森林旅游业利用林地约16.4万亩,主要是生态型景区建设,2021年总产值约16400万元;林下养殖业利用林地约0.25万亩,主要是养殖蜜蜂、家禽,2021年总产值约12500万元。具体见下表:2021年泾县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类  型面积

(万亩)总产值

(万元)种植业黄精、丹皮、石斛等中药材0.361080油茶0.25125青梅0.71050香榧0.13234其他0.0660采集业竹笋12.112100套种茶叶1.617200食用菌及其他0.1177森林旅游业16.416400林下养殖业0.25 12500 合计31.9750826(以上数据来源于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统计数据)

从区域分布看:各乡镇根据所在区域自然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形成各具特点的林下产业。如,云岭镇大力发展黄精产业,境内泾县联芳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拥有黄精基地500亩,同时与小溪国有林场合作种植黄精250亩并计划打造3000亩黄精种植基地。茂林镇大力发展香榧产业,境内安徽三同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建设1300亩香榧种植基地,其改良型香榧种植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认证。桃花潭镇早元竹、丹皮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境内泾青太笋业专业合作社雷竹林基地达3100亩,龙眼山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种植丹皮850亩。琴溪镇、昌桥乡大力发展青梅种植,琴溪镇依托马头林场计划打造1700亩青梅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已发展215亩;昌桥乡新垅村计划打造3000亩青梅种植基地,目前已种植青梅600亩。桃花潭镇、蔡村镇、琴溪镇、汀溪乡等乡镇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桃花潭镇绿林谷景区和宝峰岩景区2021年共接待游客8万人次,门票收入共160万元;蔡村镇境内的安徽森亚生态农林有限公司林下种植石斛600万株,并配套建设石斛加工基地和养生文化研习基地,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琴溪镇境内的马头祥养生观光园获安徽省第一批森林康养基地称号;汀溪乡水墨汀溪景区已成为首批县级职工疗养基地,最大日接待量超3000人;汀溪乡总投资2.7亿元的皖南川藏线大峡谷景区正在建设中。

从带动情况看:林下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林业经济发展,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和农民增收,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如,安徽省泾青太笋业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合作社入股户数达216户,每户年增收1万多元,2020年村集体入股15万元,每年分红1.5万元;月亮湾景区、水墨汀溪景区带动了当地三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当地的农家乐已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茂林镇江海缘漂流项目建成运营后有效带动了周边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唐里村、潘村、茂林村社区3个村(社区)和周边农户采用合作发展的方式共入股250万元,每年固定分红15万元。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一是坚持高位推进。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以县政府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委、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和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林特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二是加强政策引领。出台了《泾县推深做实林长制 加快林业特色经济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县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并从支持发展特色经济林、支持发展林下种植业、支持壮大市场主体和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强化财政奖补,鼓励支持和引导我县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做优做大做强。三是积极培育典型。通过帮助经营主体开展各类评定申报工作、全面推动“五绿兴林·劝耕贷”业务和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推进林下经济基地建设等措施,持续助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如,安徽森亚生态农林有限公司、安徽皖南泾青太笋业有限公司等4家林特经济经营主体获得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泾县群惠早元竹笋专业合作社、泾县迷彩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个合作社获得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称号等。

二、我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县林下经济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龙头企业较少,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当地群众增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规划编制滞后。目前,县政府虽然出台了《泾县推深做实林长制 加快林业特色经济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但该文件只明确了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扶持政策,对我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思路、区域布局、实施步骤等没有涉及。从长远看,出台指导林下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十分必要。

(二)基础设施短板明显。据林业部门统计,我县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在100万亩左右,但多数地块地处偏远,受规划滞后、受益覆盖面小、投入成本高等因素影响,进出场地的主要道路大多等级不高、水电设施不配套、通信不顺畅,内部基础设施更是薄弱,制约了林下经济特别是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三)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经营主体对先进的科学种养技术掌握运用不够,多数处于传统种植加工模式。如,不少农户在种植黄精的过程中习惯使用农药、肥催等种植方法,对黄精绿色种植先进技术掌握运用不够。基层林业技术力量薄弱,林下种养配套技术、良种良法选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不高。林下生产机械装备水平不高,开展林下种养的便携装备、智能化装备使用极少。

(四)经营主体融资困难。虽然我县通过“劝耕贷”、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等措施帮助一些经营主体进行了融资,但金融机构结合林下经济生产经营特点,创新金融产品不多,很多经营主体存在融资难问题。如,林下经济发展规律与衔接资金项目考核要求不相适应,林下经济取得效益一般需2年以上,但衔接资金项目考核要求当年见成效、有收益;多数经营主体因缺乏有效抵押担保,在金融机构贷款难度大、成本高。

(五)产业发展规模偏小。虽然我县林下经济品类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且多以销售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不健全,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能力弱。如,安徽三同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香榧基地,目前香榧种植面积达1300亩,但是加工环节缺乏,产业链没有形成,年产值仅100余万元;桃花潭镇龙眼山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种植的丹皮,仅出售丹皮原料,经济效益不高。

(六)品牌建设能力欠缺。不少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能力较弱。我县林下经济缺少拳头产品,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市场影响力小。如,我县苏岭的山药和丹皮、茂林铜山的香榧、蔡村的石斛,在县内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品牌建设滞后,宣传营销不到位,甚至一些产品和品牌泾县人都不熟悉。

三、对我县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2020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10部门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2021年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报告将提升林下经济列入乡村振兴“11442”行动计划,2022年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香榧、石斛、黄精、葛根等林下经济,我县林下经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由县林特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抓紧研究制定我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存量、扩大增量,统筹发展、县乡协同,加快发展、提质增效”的思路,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区域分布、基础设施配套、品牌建设等内容。各乡镇根据县级林下经济产业规划,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发展特色优势林下经济产品,推动形成“一镇一品”或“一片一品”的发展格局。规划要突出产业链建设,坚持把林下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中心环节,鼓励龙头企业向产品深加工、森林旅游业领域拓展,切实做好“接二连三”工作,提升我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质效。

(二)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导向,在资金、土地、技术、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上适当向龙头企业倾斜。资金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林业产业发展特点,采取林业碳汇质押融资、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方式支持林下经济经营主体进行融资。用地方面,加强土地流转,鼓励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以林地资源入股企业;以抓工业经济的理念抓林下经济,借鉴安吉县成功经验,以“林业标准地”等形式破解企业用地瓶颈;用足用好国有林场优良的森林景观和闲置资产。技术方面,政府积极搭建县内龙头企业与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引进育种、种植、加工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强化科技支撑。

(三)编制储备项目,推进精准招商。围绕扩大产业规模进行招商,根据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产业基础,整合尚未开发的林地资源,编制招商项目库,进行精准招商,进一步促进林地资源开发利用。围绕提升产业层次进行招商,针对我县黄精、丹皮、葛根等产业深加工能力不强的现状,积极对接先行地区龙头企业和产业能人,通过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围绕发展森林旅游业进行招商,立足我县较好的旅游业基础和优良的森林景观,编制森林旅游业招商项目库,纳入文旅康养产业链招商范畴。

(四)突出区域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汲取我县茶叶品牌“小散乱”的教训,着力在打造我县林下经济产品区域共用品牌上下功夫。按照“两步走”的思路,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第一步,先按照“一类产品一个品牌”模式,把全县同类林下经济产品纳入同一个品牌进行打造,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品牌标准、统一品牌运营;第二步,针对全县林特产品,围绕突出我县林下经济产品的“泾县印象”,探索打造“1+N”模式,即1个区域共用品牌+N个商标的模式,进一步进行资源、品牌整合,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着眼于发挥泾县优质生态环境的优势,严格质量管理,利用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推行林产品溯源系统建设,着力打好“绿色牌”“生态牌”“健康牌”。综合采用自媒体、视频直播等形式,面向不同群体精准宣传我县林产品。

(五)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三比三创三争”活动比拼项目,激发各乡镇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和干劲。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强化利益联结,通过“村企联结”“社企联结”“户企联结”等模式,降低经营主体投资风险,带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适时组织有关部门、乡镇、企业和农户外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增强发展信心。

(六)强化责任落实,助推产业升级。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实施我县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任务来抓。县林特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全县林下经济各项工作,加强林下经济工作开展情况调度,及时研究兑现各项奖补资金。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把准林下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把林下经济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县林业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县直单位要完善考核机制,将发展林下经济纳入林长制和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考核,推动工作落实。

分享到朋友圈
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