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于促进桃花潭酒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来源:泾县政协网   时间:2008-04-01    点击量:6888 次  

第一期<?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政协泾县委员会办公室编 2007年8月<o:p>

编者按:县政协经济委员会针对我县白酒业发展状况,在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三次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还邀请了县人大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座谈,县政协主席杨来富、常务副主席王德学等领导亲自参加视察和调研。形成的《关于促进桃花潭酒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现呈送县委、县政府,供领导决策时参考。<o:p>

关于促进桃花潭酒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了促进我县酿酒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县政协经济专委会就我县初具规模的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为使调研工作扎实有效,专委会正副主任参加,并邀请了县人大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两次深入企业进行了事先了解,掌握了基本情况,制定了调研方案,于7月20日</st1:chsdate>组织了经济专委会全体委员对该企业进行了视察调研。在充分听取企业的发展情况报告和委员们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o:p>

安徽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前身是泾县桃花潭酒厂,始建于1954年,属国有企业,位于风景秀丽的水西,最辉煌时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240万元,员工110人,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上交税收180万元,在皖南白酒界小有声誉,享有“江南一枝花”的美誉。泾县桃花潭酒厂于2002年5月改制,由中裕建设有限公司出资350万元收购,重组后成立安徽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o:p>

“桃花潭酒”之名由李白的那首《赠汪伦》而来,渊源流传1000多年,成为颂扬友谊的千古绝唱。1980年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率30多个国家的使节来华访问途经泾县时,饮用了“桃花潭酒”后,诗兴大发,作下了“桃花潭酒其味无穷,恨无李白一饮千盅”的感人诗句,特别是在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来泾视察时,在泾川宾馆饮用桃花潭酒后连声称“好”,并且在安徽期间一直饮用此酒。2004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泾县视察也品尝了桃花潭酒,并给予了高度的称赞。<o:p>

在赢得各方人士一直看好的同时,桃花潭酒业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2002年——2007年公司连续被宣城市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3年“桃花潭酒”白酒商标被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2003年桃花潭十年窖藏酒被宣城市认定为“知名产品”;2004年被宣城市人民政府评为“信用一星级民营企业”;2004年被宣城市农业银行评为“AA”级信用单位;2006年积极参与举办泾县首届“文明创建与城市管理知识电视大赛”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被泾县个体民营协会评为2005年度“诚信单位”的光荣称号,2006年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且多年来被市县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让消费者放心的企业”等荣誉称号。<o:p>

2004年10月,该公司投资300多万元从水西搬迁到原泾川山庄——晏公西坑,现有固定资产700多万元、灌装线2条、储酒能力300吨,并在四川成都建有原酒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员工77人,其中管理人员11人,销售人员22人,生产人员44人,其中大中专学历以上的有18人,助理工程师1人,中级技师3人,初级技师1人。下设营销公司、采购部、生产部(下属勾兑、包装两个车间)、财务部、办公室。公司及下属各部门均制定了较为详实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每月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挂勾。在营销方面,实行直供与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对县内市场实行直供,对县外市场实行经销,设立了区域经理,对经销商实行基本定量返利和超定量坎级返利的激励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皖东南等地共设有50多个经销网点,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销售网络。<o:p>

公司成立当年,销售额283万元,2003年至2006年的销售额分别为480万、670万、860万元和580万元,共缴纳税金280万元。2007年1——6月份销售白酒200吨,销售收入达310万元,上交税金28万元。<o:p>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当说,桃花潭酒以其价廉物美赢得了消费者,占领了一定份额的皖东南市场,更因“桃花潭”的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它己在泾县人民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美好印象,成为泾县人民的骄傲。但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搬迁等种种原因,桃花潭酒在我县老百姓的餐桌上、心目中逐步淡化,市场份额逐步萎缩,人们在餐中饭后,经常议论桃花潭的品牌效应和桃花潭酒业的发展,不时发出惋惜的感叹!出现此种现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o:p>

1、企业管理层尤其是决策层管理经验不太丰富,企业管理还没有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企业中长期规划的目标不太明确,近期企业有发展设想,但在客观上讲人才、资金、技术等诸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制约。<o:p>

2、企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自改制后原企业的一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相继离开,有的自办酒厂,有的被外地酒厂高薪挖走。现在企业虽在培训重要岗位的技术人员,还聘请了全国权威专家做为技术顾问,但仍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造成了酒的质量不能长期稳定。<o:p>

3、生产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自2004年从水西搬迁到现厂址后,原窖池毁损已无法使用,企业没有建立新的原酒生产设施,只是通过联营或购买原酒的方式进行勾兑(其实勾兑只是一种专业用语,任何厂家生产的白酒产品都必须经过此工艺流程),不仅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还无形中让消费者产生了桃花潭酒已失传的错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销售份额,更重要的是对桃花潭品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o:p>

4、没有形成完整的营销体系。企业目前采用的直供与经销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虽能与桃花潭酒业现有的市场环境相匹配,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的不足导致在具体的营销过程当中出现销售链条不能环环相扣,从而使整个营销体系出现脱节。另外在区域市场的渠道建设上对经销商的管理未能到位,影响了销售网络的覆盖面,企业营销策略仍需加强和改进。<o:p>

5、宣传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品牌宣传、企业文化宣传等是占领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由于企业效益的影响,投入不多,宣传模式和方式欠佳,也是造成市场萎缩的一个重要方面。<o:p>

三、有利条件分析<o:p>

l、生态环境良好。桃花潭酒业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泾县泾川镇晏公西坑,泾县北依长江,南邻黄山,东接苏浙沪经济三角区,西邻佛教圣地九华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高山耸立,森林茂密,涵养着丰富优质的水资源,长江的支流青弋江纵贯全境。良好的生态、丰富的水源、温和的气候为酿酒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o:p>

2、品牌地位较高。“桃花潭”品牌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桃花潭酒在我县和相邻及江浙地区曾辉煌二十多年,人们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度很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o:p>

3、基础较好。桃花潭酒在我县有近五十年的发展史,企业有一批技术骨干在酿造、勾兑、销售、管理、产品标准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较好的生产技术基础,发展潜力较大。<o:p>

4、税赋较好,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白酒的消费税率是25%,每种白酒不分价格高低,从量计税每斤0.5元,平均税赋在33—35%元间。如果企业做大了,交的税多了,政府的反哺能力加强了,企业的发展会更加有利。<o:p>

四、几点建议<o:p>

1、保护“桃花潭”名酒品牌,发挥“桃花潭”名酒品牌效应。桃花潭品牌在泾县人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曾经倍受我县人民和周边地区消费者的青睐。这样一个好的商标、好的品牌如果在近代被淘汰,或者不能发挥其品牌效益,各级组织,尤其是企业对全县人民是不能交待的。因为,“桃花潭”酒的品牌,是企业各级组织尤其是老酒厂干部职工辛勤劳动的积累,也是全县人民支持的结果,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它是全县人民的文化财富。因此,各级组织,尤其是企业一定要加强“桃花潭”名酒品牌的保护意识,更要加强快速发展的意识。只有加快企业的发展,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只有加快发展,企业才能不断壮大,规模才能不断扩大,品牌效益才能不断提升,对县的财政贡献率才能不断提高。<o:p>

2、加快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准确把握市场定位。企业如何发展,要有规划、有计划。在制定发展规划和计划时,可到省内外有影响的知名白酒企业就品牌保护、现场管理、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调研,再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需求,抓好产品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定位,也就是确定销售区域,建立销售网络。要立足占领本县市场,逐步向外拓展,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o:p>

3、加快建立原酒生产系统,确保白酒质量的稳定。抓紧新窖池的建筑,完善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保障酒的质量稳定,只有质量稳定,才能有市场的稳定。<o:p>

4、强化企业管理,扩大品牌宣传。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才。鉴于企业目前的现状,公开招标专门的管理公司对企业实行目标管理。聘请专业的市场营销策划公司进行市场营销设计,以扩大品牌宣传,提高市场占有份额。<o:p>

5、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为企业加快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一是建议县政府把我县酒业的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专门的政策予以扶持,以迅速扩大我县酒业的发展,为增加县财政收入的后劲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将桃花潭酒业作为全县的招商引资项目全方位对外推介,引进外资,加速规模的扩大,发挥品牌效应。三是及时兑现该企业在搬迁工作中县政府县长办公会议纪要中的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使企业尽快步入发展轨道。<o:p>

分享到朋友圈
关于促进桃花潭酒业发展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