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汪瑾:读《围城》有感

来源:泾县政协网   时间:2024-08-08    点击量:371 次  

《围城》一书自1947年第一次出版来,吸引无数者。近期根据县政协“书香政协”活动安排,我也重读了这篇小说。一本书多看两遍,也许不会有意外的结局,但总会有一些新的感悟。

该书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书中,先生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让人钦佩用纯熟的语言委婉将生活中的种种禁锢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众生相。同时,也展现了人生处处是“围城”的困境。的确,婚姻如此,事业如此,生活亦是如此,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其间交织着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着与动摇。书中方鸿渐由于自身的意志不坚定与性格的软弱让自己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面对环境的复杂束手无策使自己的人生“高开低走”。这种悲剧是环境塑造的,也是他自己造成的。

当前,人们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如何选择职业似乎成了一座内心的围城,多人一心想追求一份光鲜亮丽、舒适安逸的工作殊不知,在各行各业光鲜亮丽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每一份看似被光环笼罩的职业,其实都属于自己的艰辛不易和咬牙坚持。一旦接受了某一份职业的光环,就必须承受其背后的压力和委屈,如果我们只会不停的抱怨、徘徊,那最终的结局就会与方鸿渐一样深陷在围城的深渊之中不能自拔。

生活处处是围城,如何不成为时代的消耗品?首先是不能随波逐流,工作中必须要勤于思考研究,而不是被动完成任务,人云亦云;其次是执行,要有"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的责任意识,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件工作;第三是反思,通过反思才能把经验、教训转为能力,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只有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修正自己,跳出舒适区,才会迎来阶段性成长。

“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虽然有点悲观,但本书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追求终极理想的过程不仅仅一种手段,而是过程本身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让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应该是永无止境义无反顾如此将使我们不再堕入虚无。

分享到朋友圈
汪瑾:读《围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