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毛晓燕:《读懂碳中和》读书体会

来源:泾县政协网   时间:2024-09-06    点击量:420 次  


  根据委员读书工作的安排,近期我阅读了《读懂碳中和》这本书。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学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一本书。内容是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秩序发展研究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等24家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中国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项目研究,项目团队基于中国国情,针对时限205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以及实现《巴黎协定》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和全球可秩序发展目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政策和能源等宏观发展趋势与需求,提出了中国到2050年低碳发展战略的路径、技术和政策建议。

初读此书,大家可能跟我的感觉一样,这件事离我们很远,跟我们社会的相关度不高,但细读之后,发现不是这样的,那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

一、背景

2015年,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该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到21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以内;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碳达峰),并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碳中和)。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放眼全球,绿色低碳已成为各国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治理体系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是应对人类共同危机的根本途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向国际社会郑重宣布,中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二、明确2个概念

碳达峰:碳达峰说的“碳”是指二氧化碳。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不同主题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就是碳排放峰值(碳达峰)。

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每一个对象(可以是全球、国家、企业甚至某个产品等)未来“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这既是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渠道。

我们可以把 30·60 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看做一场社会运动,当然不单只是中国,全世界都在为碳中和的目标努力。只是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各个国家所制定的计划不一样而已。而这场社会运动牵涉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因此我们必须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尽快从以化石燃料能源时代全面迈入绿色能源时代。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要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底座替换掉,时间紧任务重,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碳中和”也是一条创业的绝佳赛道,一方面国家和企业都需要创新的技术和方式,以低成本平稳实现“零碳”;另一方面也会相继出现政策调控、资金流动,以及许多行业标准的重新制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三、实现碳中和的四项关键要素

本书中分析的四项关键要素是指:技术可行、成本可控、政策引导、多边共赢。这个分析框架让我很受启发,很多其他事情的分析也是可以借鉴的。

首先,人均的概念很重要。西方媒体在评价中国碳排放的时候,总爱讲总量。真好笑,为什么在讨论GDP等经济类正面指标的时候,就说中国人均如何,但一到负面指标,就回到总量。看来,指标怎么选,说到底就是为了服务意识形态和政治团体。

其次,技术、政府和市场三管齐下,缺一不可。若没有技术上的突破,比如核聚变,碳捕获技术(DAC),现实中的碳中和进展是缓慢的;若没有政府保驾护航,绿色溢价持续偏高,市场是无法持续买单的,而创新性企业也无法安全度过的;但最后,还是需要市场的接纳,市场中的每一组成部分,才是实现碳中和的中坚力量。

再者,如果我们是鱼,那么碳排放就像水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所以,碳排放的追踪、计量和管理是非常复杂的,不是互联网上的二极管思维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而且,剥夺发展中/贫困国家碳排放的机会,基本上等同于剥夺他们享受先进生活的权利。所以,比尔盖茨建议发达/富裕国家先行一步,减排从自身做起,这一点我是无比赞同的。

最后,在可预见的未来,极端气候带来的环境危机,将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挑战。古人云,福祸相依,希望人类能够正视这一挑战,不逃避,不退缩,直面它,也许会给零碳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组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四、联系生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转变:碳中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将是一次重塑,将深刻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时尚。

我认为可以从生活方面践行低碳生活。一是低碳服装消费,多穿天然织物和回收利用的织物,减少织物的生产环节,大力发展旧衣回收产业,提高衣服及生产原料的利用率。二是低碳饮,减少浪费,倡导使用公筷公勺,适度点餐、剩菜剩饭打包等健康消费观念。实行餐厨垃圾循环利用,膳食均衡,素食消费。三是多建设和使用低碳建筑,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居住环境,建设产能型建筑(利用建筑物表面,利用太阳能光伏),居家节水节电。四是低碳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倡导以自行车、步行等慢性出行方式,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替代燃油车出行。五是倡导使用节能家电设备,使用能耗少的家电(政府可以实行节能家电补贴措施,推进此项工作),居民养成随手关灯、关电器的习惯。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初步了解了碳中和,也知道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不仅是为整改社会在做贡献,更是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环境的基础。作为我们的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宣传发动等,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在规划的时间内将我国建设成美丽中国,实现共建、共享、共美的目标。


分享到朋友圈
毛晓燕:《读懂碳中和》读书体会